國家發改委召開6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表示,近期將做好2020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加快構建國家物流樞紐網絡的基本框架,研究制定2021-2025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的實施方案。并面向高附加值生鮮農產品,優勢產區和集散地,建設一批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這對于冷鏈物流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利好。疫情之下,居民宅家抗疫,意外掀起一場線上“搶菜”熱潮,為生鮮電商平臺送來了一大批流量。艾媒咨詢發布的《2020Q1中國生鮮電商平臺數據監測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規模達1620億元。隨著電商滲透率加強、用戶消費習慣養成,及疫情期間“宅經濟”興起刺激需求激增,預計2020年生鮮電商行業市場規模達到2638.4億元,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將迎來高速增長、用戶紅利的窗口期。不管是對于生鮮產品,還是家禽、水果、乳制品、醫藥用品等需要保鮮冷藏的產品來說,冷鏈物流都發揮著重要重用。艾媒咨詢此前發布的《2019-2022年中國冷鏈物流行業剖析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數據表明,2018年中國冷鏈物流需求總量約為1.8億噸,比上年增長3300萬噸,同比增長22.1%;冷鏈物流市場規模為3035億元,同比增幅19%。到2020年,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規模預計將將達4700億元。6月16日,國家發改委召開6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表示,近期將做好2020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加快構建國家物流樞紐網絡的基本框架,研究制定2021-2025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的實施方案。并面向高附加值生鮮農產品,優勢產區和集散地,建設一批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這對于冷鏈物流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利好。
繼發改委之后,廣東、上海、重慶三地紛紛出臺系列政策,加快冷鏈物流建設。
廣東、上海、重慶加快冷鏈物流建設
6月17日,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印發重慶市城鄉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方案(2020-2025年)的通知》提出,到2022年,全市冷庫庫容規模達到240萬噸,其中冷鮮庫庫容規模達到20萬噸,本地冷藏車保有量達到3000輛;到2025年,全市冷庫庫容規模達到280萬噸,其中冷鮮庫庫容達到30萬噸,本地冷藏車保有量達到5000輛。6月18日,廣東省政府召開推進廣東供銷公共型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骨干網建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對建設冷鏈物流骨干網進行**動員、**部署。根據此前省政府批準同意的《廣東供銷公共型農產品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骨干網建設總體方案》,到2022年,廣東省骨干網運營管理的冷庫容量達到160萬噸左右,新增冷藏車2000輛以上、移動預冷裝置1000臺以上。據廣東省省供銷合作聯社透露,截至5月底,全省系統共有在建和擬建冷鏈物流骨干網項目22個,其中,在建項目6個,計劃于6月底開工項目7個,下半年開工項目9個。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15.59億元,已完成投資2.46億元。6月18日,上海市商務委員會表示,將積極推進民生領域新基建、新終端建設,力爭3年內建設300個社區生鮮前置倉,3個城市分選中心等冷鏈物流末端設施,支持企業提升生鮮產品周轉數字化管理能力。
國內冷鏈物流企業分布整體存在“東多西少”的態勢
總體來看,國內冷鏈物流企業分布整體存在“東多西少”的態勢。從地域分布來看,按照百強企業數量,華東地區數量*多,占比42%;而百強企業收入占比則達到了44.24%,超過了數量占比,說明華東地區冷鏈物流百強企業收入水平高于平均值。2015年,華東地區冷庫及冷藏車保有量占比分別為45.68%及44.24%,2018年上半年,華東地區冷藏車數量增長占比為35%,在冷鏈物流設備上有一定的優勢。
我國冷庫設施建設稍顯落后,2018年中國冷庫總容量為5238萬噸
與冷鏈物流需求增長速度相比較,我國冷庫設施建設卻稍顯落后,2018年,我國冷庫總容量為5238萬噸,同比增長9.70%。根據統計,中國華東區域的冷庫保有量*大,2018年合計達1898萬噸,占比超過36%。我國冷庫的整體建設發展失衡,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而西北片區等內陸城市的分布相對較少。由于城市發展水平不同,冷庫的地區租金差異較大,呈現東高西低、沿海地區高,內陸地區低的態勢。其中,北京、上海、大連地區冷庫平均租金均高于100元/㎡.月;長沙,濟南地區冷庫平均租金較低,均低于70元/㎡.月。相信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冷庫基礎設施建設需求會進一步加大,以適應我國的冷鏈物流增長速度。